“点绿成金” 丽水山耕如何蹚出共富路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点绿成金” 丽水山耕如何蹚出共富路

莲都鱼跃酿造、青田红糖、遂昌长粽、缙云烧饼、云和雪梨、庆元香菇、景宁惠明茶……近年来,在“丽水山耕”品牌的带领下,浙江省丽水市的村民们收获致富,走出了一条山地农业整合发展、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丽水味道因此得以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由研究院规划完成,去年,团队为其编制了第二个五年规划。

11月18日,在中国·丽水首届“三茶盛会 助力共富”活动上,丽水荒野红茶标准发布,丽水荒野茶系列之一——“九山”、“伴水”等5款具有地方特色的荒野茶拳头产品亮相。精致古朴的包装与滋味醇厚的茶叶相互融合,碰撞出具有丽水特色的山间瑰宝,像这样的农产品,丽水还有很多……

荒野茶茶山

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丽水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山”是丽水最大的自然特征,“耕”则是传统生产方式的体现。

好山好水孕育出优质农产品,而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态资源禀赋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如何利用好优质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区域公用品牌发挥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奔赴“共富”之路?丽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丽水荒野茶

抢抓发展新机遇,把握发展主动权。毫无疑问,品牌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条必经之路。而实施品牌化,不仅要引导生产主体参与,更需要政府直接参与创品牌。

2014年9月,以市域为单位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诞生。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品牌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营模式,具体由丽水市政府牵头成立“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由协会出面注册“丽水山耕”集体商标,委托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丽水市农投公司)运营管理,与协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既体现了政府背书的权威性,又具有行业的约束性,同时不失市场主体的灵活性。

自诞生,“丽水山耕”就走上了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大相径庭的新路。以“基地直供、全程追溯、检测准入”为品牌宗旨,以“生态”为品牌核心,以“产品背书”为品牌定位,建立“母子品牌”运作方式,整合县域、企业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矩阵,实现品牌溢价。新理念、新机制、新生态,“丽水山耕”成功翻越大山的束缚,闯出大城市的市场。2017年6月27日,“丽水山耕”成功注册为全国首个含有地级市名的集体商标。

《茶园春色》邱勤 摄

2017年10月,“丽水山耕”被浙江省政府升格为“浙江制造”农业版块全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丽水提出“要建立国内领先,比肩国际的‘丽水山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和溯源管理体系,要拿出最严格的农药化肥准入标准”的工作要求。

丽水对标欧盟标准出台了三批106种农药化肥的限用、禁用目录,并全面推行农药购买实名登记制度,“丽水山耕”产品实现检测全覆盖,建立了“四级九类”(市、县、乡、企“四级”,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九大产业“九类”)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监管体系。

2020年,“丽水山耕”农产品的农药使用规范与欧盟接轨,全市农药化肥管控水平达到欧盟标准。

不仅如此,丽水还以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制定了一套从产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体系。“丽水山耕”所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商品上的溯源二维码,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为山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丽水道路”。

云和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卜伟绍感触颇深。“以前我的甲鱼卖不出丽水。现在,全国除了西藏外,所有省份的消费者都能吃到我的甲鱼。”他说,有了溯源体系的加持,每公斤有机甲鱼卖出了600元的好价钱。

有了质量保障,“丽水山耕”市场如何进一步打通?

围绕做最优品牌运营商和最强农业实体企业的双定位,持续推进市场化实体化转型,逐步形成了以“丽水山耕”为核心的农业产业、产权交易、专业市场、乡村建设等4大业务板块。2021年,“丽水山耕”紧跟市场节奏进入转型升级,在聚力搭建品牌管理、会员服务体系的同时,填补产品空缺、加快基地建设、优化市场布局的接续努力中,相继探索出共同探索山区农业发展样板、品牌倒逼产业升级样板、品牌运营商共富引擎样板三大样板,绘就起一幅丽水三农的共富画卷。

原价60元一只的缙云麻鸭现如今卖到了128元一只,莲都区梅献山的有机茶卖到了每斤1880元的好价……丽水百味农业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表示,通过对丽水生态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提炼挖掘,再经过会展传播、体验传播,“丽水山耕”品牌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刮起一股股生态旋风。也正因此,陈小方的“三年老姜”“生态莲子”等产品加入“丽水山耕”品牌后供不应求,价格也涨了好几倍。

作为出产缙云烧饼的核心原料——“缙云菜干”的专业镇,东方镇全镇芥菜种植农户3500多户,菜干产量570余万斤,产值5000余万元。今年,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丽水山耕”农业综合园落地于此,该基地利用千亩旱改水农田,以水稻+油菜、水稻+芥菜等轮作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凭借“稻鸭共生”的独特生态模式走出创收新“稻”路。

据了解,缙云东方镇农业综合园由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浙江畅享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用地近1300亩。力争建成为浙江省首个生态农业种养、生产、加工、配送综合园,带动东方镇及缙云农产品流通至全省各地,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

随着“丽水山耕”品牌的发展壮大,企业产品从原来的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许多企业通过“丽水山耕”品牌统一管理,尤其是“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宗旨的经营模式,提升了企业效益,丽水各地开始涌现“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的升级版。

缙云烧饼

莲都鱼跃酿造、青田红糖、遂昌长粽、缙云烧饼、云和雪梨、庆元香菇、景宁惠明茶……在“丽水山耕”的带领下,村民们安心耕种,获取工资收入与销售分红,越来越多的丽水味道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孕育生长,一幅和谐共富的小康画卷正在丽水大地上缓缓展开。

不仅如此,为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丽水山耕积极以市场为导向,试点开展“订单农业”。

在莲都区大港头镇小井村的订单农业基地里,多种生态农产品喜获丰收,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今年7月,小井村的村民们忙着采收新鲜蔬菜,每天都有400多斤番茄、500多斤黄瓜被运往市区的丽耕食集门店,或通过丽水山耕冷链物流销往杭州。

“以前这些西红柿老百姓自己种起来要拉到丽水市区去卖,现在西红柿、黄瓜、玉米这些种起来都是给‘订单农业’收去卖了,现在省力得多。”莲都区大港头镇小井村村委会副主任徐根法说道。

曾经的小井村是一个“空心村”,全村只有十几户老人在村里种了20几亩地。2021年起,小井村与丽水山耕合作,将千亩抛荒地变废为宝,用于开发高山蔬菜“订单农业”项目。

生态变业态,让许多丽水农民吃上了“生态饭”。实行“订单农业”后,从事订单生产的村民们在生产期间平均每人每月可增收达约4000元。近年来,丽水积极探索“丽水山耕”生态有机农产品发展之路,带动山区农户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通过紧扣“最美生态牌、绿色发展牌、全局统筹牌、改革创新牌、富民惠民牌” 五张牌的决策部署,“丽水山耕”着力打造“放心、安全、优质的丽水生态精品农业”独一无二的品牌,赢得越来越多的省内外采购商的青睐。

如今,行在在丽水各地,无论是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还是高铁站、汽车站,都有着风格统一的旅游地商品购物网点。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丽水的农特产品,包装盒上均印有统一的“丽水山耕”标识。

从无人知晓,到随处可见,“丽水山耕”的持续走红,源自于生态精品农业的高品质,更来自于资源不断整合的品牌价值。在生态经济竞争激烈、市场日益重复的当下,“丽水山耕”不忘品牌沉淀,精益求精,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正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转载自 / 浙江新闻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